![]() |
|
自2010年以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相繼在石英砂加工、木質家具制造、石棉礦山與石棉制品制造、金礦開采等四個行業領域組織開展了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活動。2012年8月至12月,又集中利用四個月時間,進一步深化了治理工作。經過上下共同努力,四個行業領域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據不完全統計,四個行業領域治理期間共提請關閉企業826家,責令停產整頓企業903家,取締非法企業394家。其中,深化治理階段共檢查企業9020家,發現問題或隱患32546項,責令當場改正13340項,責令限期改正19206項,共提請關閉企業289家,責令停產整頓632家,取締非法企業108家?,F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主要特點
(一)積極動員部署,扎實推進治理工作??偩炙膫€治理通知印發以后,各地區結合本地特點,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措施,并通過座談會、視頻會、現場會等對治理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山東、江西等地省市縣三級都成立了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治理工作的協調和領導。北京市要求各區縣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對治理企業監督檢查覆蓋率達到100%。重慶市將專項治理工作作為區縣安監局年度考核內容之一,推動治理工作在基層落實。
(二)加強教育培訓,努力提升防治能力。為做好職業病危害治理工作,總局組織開展了百家石棉開采及石棉制品企業、千家石英砂加工企業和萬家木質家具制造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職業健康培訓工作,共培訓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3萬余人。各地區也按照總局有關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了對企業相關人員的培訓。北京市大力推進職業衛生管理員培訓、考核和發證工作,目前共有8000余人取得職業衛生管理員培訓合格證,其中木質家具企業全部做到了持證上崗。江西省治理活動期間累計培訓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16562人次。
(三)認真對照標準,強化督促整改。各地區積極督促企業按照治理標準和要求,認真制定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實。山東省完成了全省所有87家金礦企業的現狀評價,并由技術服務機構協助企業制定整改方案,提高治理工作針對性。湖北省通山縣對56家石英砂加工企業全部實行停產整頓,逐家對照標準查找差距,要求所有干法加工改為濕法加工。黑龍江省選擇兩家經過治理達到要求的中小企業作為樣板,組織監管人員和企業進行學習,要求將樣板企業作為最低標準對照整改。四川省成都市制定了家具制造和石棉制品企業驗收標準,組織對100余家木質家具制造企業和12家石棉制品企業進行了檢查驗收。
(四)加強工作指導,確保取得實效。各地區在治理工作中,注重研究制定相關指導意見或規范性文件,借助專家力量,加強對企業治理工作的指導。北京市編制了《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提出的13項管理制度的編制要點和范例,要求所有木質家具企業對照制定并完善各項制度。安徽省制定了石英砂加工等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指南及管理制度、操作規程范例。上海市在總結治理工作階段成果基礎上,制定了《木質家具制造企業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規范》。黑龍江省將治理行業的所有企業分配給相關職業衛生專家,由專家對所負責轄區內企業的治理工作進行指導。
(五)借鑒典型經驗,促進學習交流。為推進治理工作,總局召開了木質家具制造企業高毒物質危害治理現場會,交流了廣東中山等地的一些好做法。為促進地區間交流,組織河北、河南、內蒙古等地安全監管人員赴安徽鳳陽學習石英砂加工企業粉塵治理經驗。各地區也充分運用典型引路來推進治理工作。山東省在金礦領域培育了3家典型企業,組織其他企業進行現場觀摩學習。江西省在木質家具制造等領域組織開展了職業衛生先進企業創建活動。遼寧省在全省推廣朝陽市綜合整治石英砂加工企業的經驗,取得積極效果。
(六)加強監督檢查,嚴查違法行為。為檢查各地區職業病危害治理工作開展情況,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連續兩年組織開展了省際交叉檢查活動。據統計兩次互查活動共檢查企業278家,發現問題或隱患735項,責令當場改正540項,責令限期改正295項。各地區也結合實際組織開展了交叉檢查、專項督查、跟蹤督辦等各種形式的監督檢查活動,加強了對治理工作的檢查、指導。安徽省每季度公布一次石英砂加工、木質家具制造領域的治理情況,加強了對各地治理工作的督辦。江蘇省通過治理共檢查企業4359家,發現問題或隱患12936項,責令當場改正6371項,罰款96.9萬元,責令停產整頓74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治理工作進展不平衡,少數地區對治理工作認識不深,重視不夠。如少數地區認為轄區內所治理行業領域的企業少,只是轉發了文件,沒有具體落實,工作流于形式;還有少數地區和企業沒有嚴格按照要求和標準認真進行治理,工作力度不大,治理效果不明顯??偩衷趯Σ糠值貐^進行調研中發現少數地區的一些企業經過一段時間治理后,工作現場沒有太大改觀,粉塵濃度仍然超標,沒有基本的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
(二)很多企業職業健康法律意識淡薄,職業衛生管理基礎差。四個領域企業大多數為中小微型企業,其規模小、工藝落后、設備簡陋,作業環境差。盡管通過治理,一些企業職業衛生管理狀況有了較大改觀,但仍有很多小企業包括很多家庭作坊式生產加工企業,受觀念、資金等方面的限制,整改難度較大,要使治理效果整體達到一定水平仍需要較長時間的努力。如安徽省在治理工作中重點跟蹤的30家企業,由于企業基礎差,只有11家按照要求完成了整治任務;吉林省結合專項治理組織創建的100家規范企業,很多企業還不能按時達到標準。又如在職業衛生省際交叉檢查中,企業沒有設置公告欄和警示標識、沒有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個體防護用品配備不符合要求等是檢查組發現的常見問題。
(三)職業衛生監管基礎仍然薄弱,影響了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目前全國還有很多市縣級安全監管部門尚未建立職業衛生監管機構,少數地區甚至沒有監管人員。另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國還有46.4%的地市和52.4%的縣區沒有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職能劃轉。由于監管體制不順、監管力量薄弱,治理工作各項部署在基層還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實。一些安全監管部門還沒有相應的技術支撐機構,也沒有建立相應的專家隊伍,工作中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持。在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方面,由于服務機構數量少、分布不均,還不能滿足檢測評價需要。
三、近期工作措施
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下一步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職業衛生基礎建設,夯實企業職業衛生管理基礎。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職業衛生基礎建設活動。通過開展建設活動,解決大量企業抓職業衛生“不知、不懂、不會”的問題,促進用人單位尤其是大量中小企業認真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規范職業衛生管理工作。
二是加強監督執法,深化和鞏固治理成果。要逐步加強職業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對治理工作不認真、成效不明顯的地區和企業,要督促其補課,嚴格對照治理要求和標準狠抓落實,確保取得實效。同時,各地區要結合地區實際,選擇1-2個職業病危害相對嚴重的行業領域作為重點,組織檢測機構進行現場檢測,在此基礎上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逐步擴大治理覆蓋面,改善和提高職業衛生管理整體水平。
三是加強職業衛生監管力量和技術服務機構建設。督促各地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加快職能劃轉工作,盡快理順監管體制。積極推動各地進一步加強省市縣三級職業衛生監管機構建設,配齊配強職業衛生監管人員。指導各地建立和完善職業衛生監管制度,配備職業衛生執法裝備,提升監管執法水平。加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建設,建立完善適應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需要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體系。
四是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大力開展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工作,普及職業病預防知識。加強職業衛生培訓工作,提高職業衛生監管人員業務素質和用人單位負責人及管理人員的職業衛生管理水平。指導督促企業加強對勞動者職業病危害防護知識的教育,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職業健康司
2013年3月5日